樓市新政:或成長效機制樣本
深圳多位開發商、專家學者和業內人士均對此表示高度關注,認為它將深刻影響深圳的居住體系以及房地產市場,抑制樓市投機投資,并可能為其他城市提供借鑒。
打破單一供應
“這是住房制度的革命性變革”,中國(深圳)綜合開發研究院旅游與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宋丁認為,《意見》中非常重大的一個改變,就是多主體供應住房的方向,不像過去統一由政府供應,大大拓展了供應主體,減少了過去單一供應造成的供需矛盾。
記者注意到,《意見》強調了多主體供應,包括開發商、長租公寓運營商、政府機構、企事業單位、金融機構、各類社會組織,都可以提供住房,可租可售。
其中,以房企為主提供商品住房、安居型商品房;以住房租賃經營機構為主,提供各類長租公寓;支持社區股份合作公司和原村民,通過“城中村”綜合整治和改造,提供租賃住房。
近幾年來,深圳長租公寓蓬勃發展,以開發商為主的長租公寓品牌爭相搶占市場份額,比如萬科、招商蛇口、龍湖、深業等公司,目前在深圳提供的長租公寓達數萬套。
萬科、深業公司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,其通過城中村綜合整治來發展租賃,目前已改造玉田村、水圍村、新圍仔村等村的數棟村民樓。
在保障房的部分,以市、區政府、人才住房專營機構為主,提供人才住房、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賃住房;支持企事業單位利用自有用地或自有用房,以及各類金融機構采取直接投資、融資等方式,建設籌集保障房;此外,還支持社會組織等主體,建設籌集公益性住房。
2016年9月,深圳市成立了人才安居集團,投入1000億元作為資本金;在初期市政府出資后,后續可通過杠桿撬動6000億-7000億元資金,用于人才住房的全過程一體化建設運營管理。
據記者統計,在過去的一年多里,人才安居集團已通過各種方式籌集住房5萬套左右,這個數字還在快速增加。
從土地來源看,《意見》提出,計劃新增盤活35平方公里土地用于建設各類住房,存量可用的土地則包括企事業單位自用地、棚戶區改造、城中村改造等。
至于為何是18年供應170萬套房?住建委表示,預計至2035年,深圳常住人口將達到1800萬人,新增約550萬人,新增住房需求約180萬套。綜合考慮土地供應和住房建設籌集能力,將住房總量目標確定為170萬套。